作者:中影人艺考舞蹈中心 来源:www.zyrykwudao.com 发布时间:2025-10-13 阅读量:0
古典舞术语是规范动作、精准表达的核心工具,既是日常训练的“指令语言”,也是考试中展现专业素养的关键。以下50个术语涵盖“基础体态、核心动作、技巧表现”三大维度,需理解定义并结合动作实操记忆。
一、基础体态与方位术语(10个)
1. 立身中正:古典舞核心体态,指身体直立,头、颈、肩、背、腰、臀呈一条垂直线,无偏斜、驼背或塌腰,展现“挺拔端庄”的气质。
2. 沉肩坠肘:肩部自然下沉,避免耸肩;肘关节放松并向身体两侧自然下垂,不僵直,是手臂动作的基础姿态。
3. 提胯敛臀:胯部向上提收,臀部向内收敛,避免臀部后撅,配合立身中正形成“核心收紧”的体态。
4. 含胸拔背:胸腔微含(非含胸驼背),背部肌肉向后延展收紧,形成“前胸虚、后背实”的姿态,增强身体控制力。
5. 正步:双脚并拢,脚尖向前,双腿伸直,是古典舞最基础的站立方位,常用于动作起始与结束。
6. 丁字步:一脚脚跟紧贴另一脚内侧脚踝,呈“丁”字形,分“左丁字步”“右丁字步”,兼具稳定性与美感。
7. 小八字步:双脚脚跟并拢,脚尖向两侧打开约30°-45°,双腿伸直,是过渡性步伐的常用方位。
8. 大八字步:双脚脚跟间距与肩同宽,脚尖向两侧打开约90°,双腿伸直,多用于跳跃、旋转等动作的起始。
9. 舞台方位:以舞者面对观众为“1点”,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2-8点,用于明确动作朝向,如“向3点迈步”。
10. 主力腿与动力腿:支撑身体重量的腿为“主力腿”,做运动的腿为“动力腿”,如“主力腿站立,动力腿抬起”。
二、核心动作术语(25个)
11. 提沉:古典舞“呼吸与动作结合”的基础,“提”指吸气时身体向上延展(如提胯、挺胸),“沉”指呼气时身体自然下沉(如沉肩、松腰)。
12. 冲靠:“冲”指身体向正前方或侧前方倾斜,重心前移;“靠”指身体向正后方或侧后方倾斜,重心后移,二者常连贯使用。
13. 含腆:“含”指胸腔内收,下颌微收,身体略向后靠;“腆”指胸腔向前挺出,下颌微抬,身体略向前倾,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动作。
14. 移重心:身体重量在双脚间缓慢转移,如“从正步移重心至左丁字步”,需保持体态稳定,避免摇晃。
15. 擦地:动力腿脚尖贴地,向前后或两侧缓慢伸出,脚跟先离地,再延伸至脚尖,如“前擦地”“旁擦地”。
16. 勾脚与绷脚:“勾脚”指脚尖向身体方向勾起,脚腕弯曲;“绷脚”指脚尖向远处伸展,脚腕伸直,是腿部动作的基础形态。
17. 抬腿:动力腿向前后或两侧抬起,分“小抬腿”(离地约15°)、“中抬腿”(离地约45°)、“大抬腿”(离地约90°)。
18. 吸腿:动力腿屈膝,脚尖贴紧主力腿内侧(如吸至膝盖内侧),保持胯部端正,避免掀胯。
19. 弹腿:动力腿快速弹出(如向前、向旁),脚尖绷直,弹出后迅速收回,强调“快弹快收”的爆发力。
20. 踢腿:动力腿向前后或两侧快速踢起,高度可至腰、胸或头顶,如“前踢腿”“旁踢腿”,需保持主力腿稳定。
21. 旁提:身体向一侧(如左侧)倾斜,腰胯向同侧上提,另一侧腰部肌肉拉伸,形成“曲线体态”,常用于抒情类动作。
22. 云手:双手在胸前或头顶交替划圆,如“双手从左向右云手”,配合身体移重心与转身,动作连贯如“行云流水”。
23. 穿手:一手从另一手下方或上方穿过,如“右手从左手腋下向前穿手”,手臂需伸直,动作舒展有力。
24. 按掌:双手掌心向下,按于胸前或腹部前方,手臂微屈,如“双手按掌于胸前”,传递“沉稳、含蓄”的情感。
25. 托掌:双手掌心向上,托于头顶两侧或前方,手臂伸直,如“双手托掌于头顶”,展现“开阔、向上”的姿态。
26. 摊掌:手掌自然展开,掌心向下或向侧,手指放松,如“单手向旁摊掌”,常用于动作收尾,传递“舒展”感。
27. 盖掌与穿掌:“盖掌”指一手掌心向下盖于另一手之上;“穿掌”指一手从另一手下方穿过,二者常组合使用,如“盖掌后穿掌”。
28. 点步:动力腿脚尖点地(脚跟离地),如“前点步”“旁点步”,可配合身体倾斜,增强动作表现力。
29. 踏步:动力腿向后或向侧后方迈出,脚掌贴地,膝盖微屈,如“后踏步”,常用于转身或衔接动作。
30. 碾步:以脚掌为轴心,脚跟缓慢碾地,带动脚向内侧或外侧转动,如“内碾步”,是旋转的基础步伐。
31. 碎步:双脚快速交替踏步,步幅小、频率快,如“向前碎步”,常用于表现“轻盈、急促”的场景。
32. 圆场步:双脚脚尖向前,快速交替行进,步幅小,身体保持平稳,如“直线圆场步”,展现“流畅、连贯”的动态。
33. 掖腿:动力腿屈膝,脚尖掖于主力腿膝盖后侧,如“掖腿站立”,需保持胯部端正,增强身体平衡感。
34. 叠腿:动力腿屈膝,叠放于主力腿膝盖之上,如“旁叠腿”,动作难度较高,需较强的腿部控制力。
35. 分腿:双腿向两侧分开,如“分腿站立”“分腿跳跃”,需保持双腿伸直,胯部打开,避免膝盖弯曲。
三、技巧与表现术语(15个)
36. 旋转(转):以单脚或双脚为轴心旋转,如“点翻转”(以脚尖为轴心快速旋转)、“平转”(双脚交替碾地旋转),需保持体态稳定,转速均匀。
37. 跳跃(跳):双脚或单脚蹬地跳起,如“小跳”(低幅度跳跃)、“大跳”(双腿向前后或两侧打开的高幅度跳跃),强调“蹬地有力、落地轻盈”。
38. 翻身:身体围绕垂直轴翻转,如“点翻”(以脚尖为支点翻身)、“串翻身”(连续快速翻身),需保持身体直立,翻转连贯。
39. 控腿:动力腿抬起后保持固定高度(如90°),停留数秒,如“前控腿”“旁控腿”,考验腿部力量与平衡能力。
40. 慢板:节奏舒缓的舞蹈段落,动作以“舒展、抒情”为主,如“慢板云手”,需注重情感表达与动作细节。
41. 快板:节奏急促的舞蹈段落,动作以“快速、有力”为主,如“快板踢腿”,需保持动作规范性与连贯性。
42. 亮相:舞蹈段落结尾或关键节点的定格动作,如“双手托掌亮相”,需姿态鲜明、眼神坚定,展现“精气神”。
43. 起范: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态与发力准备,如“跳跃前的屈膝起范”,为后续动作铺垫力量,确保动作流畅。
44. 收势:舞蹈结束时的收尾动作,如“正步按掌收势”,需体态端正、气息平稳,给人“完整收尾”的感觉。
45. 韵律:舞蹈动作的节奏与情感基调,如“古典舞的圆融韵律”,指动作连贯如“圆”,无生硬转折。
46. 身法:身体的运动方式与姿态,如“古典舞的身法韵律”,强调“身随心动、形神兼备”。
47. 形神兼备:古典舞的核心审美,指“动作形态”与“情感神韵”相统一,如“托掌动作需兼具姿态美与开阔的情感”。
48. 刚柔并济:古典舞的动作特点,指动作既有“刚劲有力”的部分(如踢腿),也有“柔美舒展”的部分(如云手)。
49. 呼吸配合:动作与呼吸的协调,如“提沉时吸气提、呼气沉”,避免憋气,确保动作自然流畅。
50. 表现力:通过动作、眼神、表情传递情感的能力,如“含腆动作需配合眼神的柔和,展现含蓄之美”,是考试中加分的关键。
说明: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(QQ:1624823112),万分感谢!